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肾蕨的功效与作用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肾蕨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肾蕨草功能主治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骨碎补的介绍 骨碎补的功效作用
骨碎补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什么是骨碎补?骨碎补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骨碎补的资料,欢迎阅读。
骨碎补,别名:崖姜、岩连姜、爬岩姜、肉碎补、石碎补、飞天鼠、牛飞龙、飞来风、飞蛾草。英文名:Drynaria fortunei。真蕨目、骨碎补科蕨类植物,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本品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及须根残留。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点状,排列成环。无臭,味淡,微涩。
植株高15-4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4-5毫米,密被蓬松的灰棕色鳞片;鳞片阔披针形或披针形,长达8毫米,先端长渐尖,边缘有睫毛,中部色较深,边缘色较浅。叶远生,相距1-5厘米;叶柄长6-20厘米,粗1-1. 5毫米,深禾秆色或带棕色,上面有浅纵沟,基部被鳞片,向上光滑;叶片五角形,长宽各8-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浅心脏形,四回羽裂;羽片6-12对,下部1-2对对生或近对生,向上的互生,有短柄,斜展,基部一对最大,三角形,长宽各5-10厘米或稍长;一回小羽片6-10对,互生,有短柄,斜向上,基部下侧一片特大,长2.5-7厘米,宽2-3厘米,长卵形,钝头或尖头,基部不对称,上侧截形并与羽轴平行,下侧楔形,羽裂达具翅的小羽轴;二回小羽片5-8对,无柄,稍斜向上,彼此密接,基部上侧一片略较大,长8-15毫米,宽4-8毫米,椭圆形,钝头,基部下侧下延,下部几对深羽裂几达具阔翅的主脉,向上的为浅羽裂;裂片椭圆形,宽1.5-2毫米,极斜向上,钝头,单一或二裂为不等长的钝齿;向上的羽片逐渐缩小并为椭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偏斜,彼此密接,下部的二回羽状,上部的为深羽裂达具翅的羽轴。叶脉可见,叉状分枝,每钝齿有小脉1条,几达叶边。叶坚草质,干后棕褐色至褐绿色。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每裂片有1枚;囊群盖管状,长约1毫米,约为宽的1.5倍,先端截形,不达到钝齿的弯缺处,外侧有一尖角,褐色,厚膜质。
生于山地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海拔500-700米。[1]
产于辽宁(大连)、山东(崂山、昆箭山、牟平、招远、威海)、江苏(海州)及台湾。朝鲜南部及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产地:日本。[1]
槲蕨,附生于树上、山林石壁上或墙上。分布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中华槲蕨,生于高山地带的石上或树上。
分布青海、甘肃、陕西、四川、云南等地。大叶骨碎补产于广西、广东,在辽宁、广西、广东使用。[1]
①治腰脚疼痛不止:骨碎补50克,桂心75克,牛膝1.5克(去苗),槟榔100克,补骨脂150克(微炒),安息香100克(入胡桃仁捣熟)。捣罗为末,炼蜜入安息香,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方》)
②治耳鸣,亦能止诸杂痛:骨碎补去毛细切后,用生蜜拌,蒸,从巳至亥,暴干,捣末,用炮猪肾空心吃。(《雷公炮炙论》)
③治肾虚耳鸣耳聋,并齿牙浮动,疼痛难忍:骨碎补200克,怀熟地、山茱萸,茯苓各100克,牡丹皮100克五钱(俱酒炒),泽泻40克(盐水炒)。共为末,炼蜜丸。每服25克,食前白汤送下。(《本草汇言》)
④治牙痛:鲜槲蕨50~100克(去毛)。打碎,加水蒸服。勿用铁器打煮。(《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⑤治金疮,伤筋断骨,疼痛不可忍:骨碎补(去毛,麸炒微黄)、自然铜(细研)、虎胫骨(涂酥炙黄)、败龟(涂酥炙微黄)各25克,没药50克,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5克,以胡桃仁半个,一处嚼烂,用温酒一中盏下之,日三、四服。(《圣惠方》骨碎补散)
⑥治打扑伤损:猢狲姜不以多少,生姜半之。上同捣烂,以罨损处,用片帛包,干即易之。(《百一选方》)
⑦接骨续筋:骨碎补200克,浸酒500克,分十次内服,每日二次;另晒干研末外敷。(《泉州本草》)
⑧治挫闪:骨碎补100克,杵烂,同生姜母、菜油、茹粉少许,炒敷患处。(《闽东本草》)
⑨治关节脱位,骨折:在关节复位或正骨手术后,取槲蕨(去毛)和榔榆皮捣烂,加面粉适量,捣成糊状,敷伤处,二至三日换药一次。
⑩治跌打损伤,腰背、关节酸痛:槲蕨(去毛)25~50克。水煎服。
⑾治阑尾炎:鲜槲蕨(去毛)400克,切碎,加大血藤25克,红枣200克。水煎服。(⑨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⑿治斑秃:鲜槲蕨25克,斑蝥五只,烧酒150克,浸十二天后,过滤擦患处,日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药》)
⒀治肾虚久泻:骨碎补适量,研为细末,每次6克,人猪肾内煨熟,食之。[1]
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2]
1.据中国药科大学周铜水等研究,槲蕨根茎水煎剂(20g/kg,30g/kg)及柚皮甙(相当原药20g/kg)灌胃对实验性大鼠骨损伤愈合有促进作用。
2.骨碎补水煎剂7.5-50g/kg灌胃,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具有刺激骨关节软骨细胞代偿性增生作用,并能部分改善由于力学应力线改变造成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从而降低骨关节病变率。
3.骨碎补双氢黄酮甙能增加体外培养大白鼠乳鼠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使收缩有力,并对心肌细胞有起搏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类似一种β-受体激动剂。
4.骨碎补水煎液(100%)0.8ml/kg口服,对实验性高血脂兔可明显预防血清胆甾醇、甘油三酯的上升,并能防止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5.豚鼠实验提示,骨碎补煎剂与卡那霉素合用可减轻卡那霉素对耳蜗的毒性作用,但不能控制停药后中毒性耳聋的发展。
6.骨碎补煎剂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
骨碎补水煎剂7.5、10、25、50g/kg口服,对大鼠骨性关节炎模型,具有一定的改善软骨细胞、推迟细胞退行性变、降低骨关节病变率的功能,随剂量加大,作用增加,且在给药二个月后作用较佳。骨碎补水煎剂100g(生药)/kg/天在给予卡那霉素前2小时口服,连续8天,能减轻卡那霉素对耳蜗的毒性,但不能控制停药后中毒性耳聋的发展。
②《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③《广西中药志》:"甘微苦涩,温。"
②《本草求真》:"入肾,兼入心。"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
①《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
②《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
③《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
④《本草正》:"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
⑤《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证,泄泻,淋,遗精,脱肛。"
⑥《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
⑦《四川中药志》:"泄湿,通经。"
⑧《本草新编》:骨碎补,味苦,气温,无毒。入骨,用之以补接伤碎最神。疗风血积疼,破血有功,止血亦效。同补血药用之尤良,其功用真有不可思议之妙;同补肾药用之,可以固齿;同失血药用之,可以填窍,不止祛风接骨独有奇功也。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5克;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①《本草经巯》:"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②《本草汇言》:"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
③《得配本草》:"忌羊肉、羊血、芸薹菜。"
骨碎补:去净泥砂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砂烫骨碎补:取砂子置锅内炒热,加入拣净的骨碎补,烫炒至鼓起,毛呈焦黄色,迅速取出,筛去砂,放凉后除去毛即成。[3]
1、防治链霉素毒性及过敏反应:取骨碎补干片5钱,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视需要可长期服用。对已知有链霉素毒性反应者,用链霉素同时使用本药,可防其毒性反应;既往有链霉素过敏的患者再次使用时,除从小剂量开始外,并加服本药脱敏。对使用链霉素过程中已出现毒性或过敏反应者,则用本剂治疗;临床观察21例(过敏反应2例,毒性反应19例),服药后除2例无效外,其余均于第二天反应症状减轻,大部分于第3~4天反应症状消失。停服骨碎补后链霉素反应再次出现。再用骨碎补煎剂仍有效果。据观察,本药对反应中的头痛、头晕、口唇及舌尖麻木等症状疗效最好;对耳鸣、耳聋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提示其主要作用,在于解除链霉素对第八对脑神经和三叉神经下颌枝的毒性作用。
2、治疗鸡眼:取骨碎补3钱,碾成粗末,放入95%酒精100毫升中浸泡3日备用。用时先将足部鸡眼或疣子用温水洗泡柔软,再用小刀削去外层厚皮;然后涂擦骨碎补酒精浸剂,每2小时1次,连续4~6次,每日至多10次。擦后略有痛感,几分钟可消失。治疗鸡眼6例,均在10~15天内痊愈;疣子2例,均在3日内脱落而愈。
3、老年肾虚,腰痛脚弱骨碎补15克,补骨脂10克,牛膝10克,桑寄生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补肾健骨之功。
4、肾虚耳鸣耳聋,或肾虚久泻骨碎补适量,研为细末,每次6克,入猪肾内煨熟,食之。
5、跌打损伤:骨碎补15~30克。水煎服,每日2次。或用骨碎补120克,白酒500克,一同浸泡,分10次服,每日2次;另用本品同生姜同捣,外敷伤处。对胸肋挫伤或筋伤骨折的疗效甚佳,为促进骨折愈合之良剂。
6、牙痛:骨碎补30克(去毛)。打碎煎服,或泡开水含噙漱口,有良好的止痛效果。[1]
繁殖:常用分株繁殖,以5~6月为好。将母株轻轻剥开,分开匍匐枝,每盆栽 2-3丛,放半阴处,当根茎上萌发出新叶时,便已成活。也可用孢子繁殖,将成熟孢子撒入腐叶土表面,喷雾保湿。一般2个月后长出孢子体。夏季高温,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肾蕨作吊盆栽培时,容易干燥,应多喷水,注意通风。但浇水不宜太多,更不能把植株浸泡在水中。生长期每旬施肥1次。易遭受蚜虫和红蜘蛛危害,可用肥皂水喷洒防治。出现生理性叶枯病时,注意盆土不宜太湿。
管理:在培养土中加少量骨粉、蛋壳粉等钙质养分,更有利于肾蕨生长。肾蕨喜明亮的散射光,但也能耐较低的光照.土壤使用排水良好的腐叶土,微酸性为好。冬季放于窗台阳光直射处,其他季节放于室内散射光处。
1、选地与整地:宜选林下含腐殖质多的砂砾土为好。全垦后除去杂草树根,碎土耙平,施农家肥作底肥。种植地宜按水平线开排水沟,以利水土保持。
2、根茎繁殖:根状茎肉质粗壮,长而横走。应选健壮、芽饱满的根茎作种用。将根茎截成长15厘米左右,每段具2-3节,可直接种植于大田。按株行距各40~45厘米开穴,每穴种1-2段,宜浅种,不要过深。压紧,浇水。
1、中耕除草:种植返青后至封行前,每年中耕除草3-4次。因根茎向上横生,中耕宜浅不宜深,以免伤害根茎。经常湿润。如种植地无荫蔽时,需搭荫棚,荫蔽度宜50%左右。
夏季常发生叶斑病,叶片呈现黑褐色斑点,可用1:1:15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喷射。[1
骨碎补的始载本草《本草拾遗》云:“骨碎补似石韦而一根,余叶生于木。岭南虔、吉亦有。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作此名耳。”《本草图经》日:“骨碎补生江南,今淮、浙、陕西、夔、路州郡亦有之,上有黄毛及短叶附之,又有大叶成枝,面青绿色,有黄点;背青白色,有赤紫点,春生叶至冬干黄,无花、实,惟根人药。”《本草衍义》日:“此物苗每一大叶两边,小叶槎牙,两相对,叶长有尖瓣。”李时珍日:“其根扁长,略似姜形。其叶有桠缺,颇似贯众叶。”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骨碎补相符。但历代本草所载骨碎补品种较为复杂,有些种类难以确定。[4]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20~40cm。根茎肉质粗壮,长而横走,密生棕黄色钻状披针形有睫毛的鳞片。叶二型,槲叶状的营养叶多数,灰棕色,无柄,叶片革质,卵形,长5~7cm,宽3~6cm,顶端急尖,基部心形,上部羽状浅裂,裂片三角形,叶脉粗,叶背面被短毛;孢子叶绿色,叶片纸质,无毛,矩圆形,长20~40cm,宽10~20cm,基部渐狭而下延成有翅的短柄,中部以上深羽裂,裂片7~13对,互生,长4~l0cm,宽2~3cm,先端锐尖,边缘具不明显的疏缺刻,叶脉网状,粗而凸出。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内藏小脉的交接点上,沿主脉两侧各有2~4行,无盖。
1.根茎为不规侧背腹扁平的条状、块状或片状,多弯曲,两侧常有缢缩和分枝,长3-20cm,宽0.7-1.5cm。表面密被棕色或红棕色细小鳞片,紧贴者呈膜质盾状;直伸者披针形,先端尖,边缘流苏状(睫毛),并于中柄基部和根茎嫩端较密集。鳞片脱落处显棕色,可见细小纵向纹理和沟脊。上面有叶柄痕,下面有纵脊纹及细根痕。质坚硬,断面红棕色,有白色分体中柱,排成长扁圆形。气香,味微甜、涩。
2.根茎为背腹面略扁平的不远则圆柱状长条形,长3-8cm,宽0.6-1cm;鳞片条状披针形,鳞片脱落处显灰褐色,具细小纵向纹理。断面棕黄色、灰白色,点状分体中柱排成椭圆形。气香,味涩。
3.根茎扁圆形,直径0.5-1.2cm。鳞片红棕色,革质,三角形,覆瓦状排列,近基部盾状着生,紧贴根茎表面。质脆,断面分体中柱排成椭圆形。气质,味咸涩。
4.根茎圆柱形,表面密被条状披针形而松软的鳞片,鳞片脱落处显紫褐色,有大小不等的纵向沟脊及细小纹理。断面褐色,点状分体中柱排成类圆形。气极微、味涩。均以条粗大、棕色者为佳。
(1)槲蕨呈长扁圆形。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厚;鳞片基位于表皮凹陷处,细胞3-4列;壁厚,内含红棕色色素。内皮层围绕分体中柱,细胞节向延长。分体中柱18~28个,排成扁圆形环;木质部管胞多角形,直径6-40μm,中部较大,向两端渐次变小,发肩几达两端将韧皮部分为内外两部分,内侧韧皮部有的细胞壁增厚,并充满黄棕色分泌物。
(2)呈椭圆形。表皮细胞排列不整齐;鳞片基着生于表皮凸起处,细胞2列,壁薄,内含棕黄色色素。表皮和其下2-3列细胞以及内皮层外1列细胞内壁增厚。分体中柱18~25个,排成类圆形;管胞直径10-26μm。
(3)表皮外具厚的蜡被,鳞片基2-3列细胞;表皮及其下3~5列细胞,壁稍增厚,内皮层外侧1列细胞呈马蹄形增厚,孔沟和层纹明显,细胞内含黄桂棕色色素。分体中柱圆形,排成环状;管胞直径10-48cmμm。
(4)表皮外具厚的蜡被,鳞片基2-3列细胞。内皮层外侧1列细胞厚。分体中柱排成不规则2-3圈,中央一圈28-35个,圆形或长圆形。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本品粉0.5g,加甲醇5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作供试液;另取柚皮甙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苯-甲醇-丁酮(3:1:1)展开,用1%三氯化铁乙醇液喷雾。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醋酸-水(35:4:65)为流动
相;检测波长为283nm。理论板数按柚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在110℃干燥至恒重的柚皮苷对照品20mg,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3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柚皮苷60μ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粗粉约0.25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H第一法)〕,精密称定,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滤过,滤液置50ml量瓶中,用少量甲醇分数次洗涤容器,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柚皮苷(C27H32O14)不得少于 0.50%。
性味归经:苦,温。归肾、肝经。
槲蕨根茎含淀粉16.4%、葡萄糖5.37%,还含柚皮甙。
槲蕨根茎含柚皮甙(naringin),21-何帕烯(hop-21-ene),9(11)羊齿烯[fern-9(11)ene],7-羊齿烯(fern-7-ene,)3-雁齿烯(filic-3-e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ng-masterol),采油甾醇(campesterol)及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环木菠萝甾醇-乙酸酯(cycloardenyl acetate),环水龙骨甾醇乙酸酯(cy-clomargenyl acetate),环鸦片甾烯醇乙酸酯(cyc lol audenylacetaet),9,10-环羊毛甾-25-烯醇-3β-乙酸酯(9,10-cycloanost-25-en-3β-yl acetate)。崖姜蕨根茎含21-何帕烯,13(18)新何帕烯[neohop-13(18)-ene],9(11)-羊齿烯,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及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环木菠萝甾醇乙酸酯,环水龙骨甾醇烯醇乙酸酯,环鸦片甾烯醇乙酸酯,9,10-环羊毛甾-25-烯醇-3β-乙酸酯。
做法:1.将骨碎补、附子、干姜三味药水煎约30分钟,去渣留汁备用;2.将粳米淘洗干净;3.粳米内放入药汁中,再加适量清水煮至成粥即可。
食材:猪瘦肉 200克,骨碎补 50克,杜仲 40克,云耳 50克,米酒 50克。
1.瘦肉洗净,切件;云耳用清水浸透、洗净;杜仲、骨碎补分别用清水洗净,备用。2.将以上备用料一齐放入砂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3小时,调味供用。
骨碎补为较常用中药。见于《开宝本草》。因能治折伤而补骨碎故名。根状茎密被棕褐色小鳞片,状似姜块,遂有猴姜之称。
来源:为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槲蕨及中华槲蕨的新鲜或干燥根状茎。附生于树干及岩石上。均匀野生。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浙江、湖北、福建、湖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鉴别:呈扁平条形,多弯曲而有分枝,长短不一。长4~15厘米,宽1~1.5厘米,厚约2~4毫米。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密被细小鳞片,柔软如毛,黄棕色。经过火燎者鳞片多已脱落,显棕褐色至暗褐色,两侧及上面具突起的圆疤状叶痕。质轻脆,易折断,断面可见多数黄色点状的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淡微涩。
产地:主产于陕西、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性状鉴别:根状茎较直而细长,分枝少,长5~17厘米,宽0.6~1厘米。外表小鳞片黄棕色,易脱断,脱落后黄色至淡棕色。质硬,断面黄色。余同槲蕨。
功效与作用:补肾镇痛、活血壮筋。
功能:补肝肾、续筋骨、活血止痛。
主治:腰膝筋骨酸痛,外伤瘀血作痛,肾虚久泻,耳鸣,牙痛。
临床应用:1、治肾虚牙痛、齿龈出血(牙周病等)。骨碎补有增强体质作用,可配牛车肾气丸同服。如齿肿红龈充血、疼痛、可用骨碎补配地骨皮、石斛各12g,甘草3g,水煎服。如有齿槽脓肿形成,甚至溢脓,则配玄参、露蜂房。
2、治跌打损伤,尤其肌肉、韧带扭伤和闭合性骨折,取其有活血镇痛作用,可配其他活血祛瘀药,方如接骨散,此药外敷能加速骨折愈合。此外,也可治肾虚久泻、耳鸣、足膝痿弱。
使用注意:由实火、血虚等所致的牙痛不宜用。
用量:3~9g,补肾大剂可用至30g。
处方举例:接骨散:骨碎补、血竭、硼砂、当归、乳香、没药、续断、自然铜、大黄、土鳖虫,各等分,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敷患部。
注:1、骨碎补:湖北、上海、浙江等地多鲜用。北京以干燥原药材切成1厘米咀者称申姜,沙烫去毛后,切成3厘米段者称骨碎补。天津则申姜、骨碎补通用。
二、肾蕨草功能主治
为骨碎补科植物肾蕨的叶或全草。块根中含有羊齿-9(11)-烯,β-谷甾醇,里白烯,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谷甾醇棕榈酸酯和环鸦片甾烯醇;地上部分含红杉醇。全草还含有24-乙基胆甾醇,24-甲基胆甾醇,24-乙基胆甾-5,22-二烯醇和胆甾醇及痕量24-甲基胆甾-5,22-二烯醇。
2.1、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黄疸,淋浊,小便涩痛,痢疾,疝气,乳痈,瘰疬,烫伤,刀伤。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2.2、《贵州民间药物》:清热。治刀伤,吐血,淋浊,不孕。
2.3、《四川中药志》:治乳痈及产后乳肿。
2.4、《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小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反胃噎膈,疝气。
2.5、《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治肺热咳嗽,蜈蚣咬伤,汤火伤,小儿疳积,淋巴腺结核。
3.1、治淋浊,小便点滴,疼痛难忍:蜈蚣蕨(干用)五钱,杉树尖二十一颗,夏枯草五钱,野萝卜菜四钱。煨水对白糖吃。(《贵州民间药物》)。
3.2、治刀伤:蜈蚣蕨嫩叶捣敷。(《贵州民间药物》)。
3.3、治乳房肿痛:肾蕨嫩茎叶,捣绒敷。(《四川中药志》)。
3.4、治湿热黄疸:圆羊齿干全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3.5、治噎膈反胃:圆羊齿干全草研末三钱。每日三次,酒冲服。
3.6、治久痢:圆羊齿鲜叶三两。捣烂,加米泔水调匀绞汁取。(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三、补肾吃肾蕨蛋,有什么功效
补肾吃肾蕨蛋,肾蕨性寒味甘淡,具有清热利湿、宁肺止咳的功效,治疗感冒发烧、慢性咳嗽、小儿营养不良,小儿慢性病,表现为身体消瘦、饮食异常、腹胀、头发稀黄等;可温补解毒,治疗女性产后乳房肿胀、乳痈。肾蕨具有清热利湿、止咳、解毒的功效的。
对治疗黄疸、尿痛、痢疾、疝气、乳痈、烫伤、损伤等有一定效果。肾蕨与肉桂同服,还能补益肾阳,有很多保健作用。肾蕨蛋具有清热利湿、止咳、解毒的功效。还可用于治疗热咳、淋巴结、甲状腺结节、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对于女性白带异味、盆腔炎、附件炎和子宫内膜炎有很好的缓解治疗作用。肾蕨的根茎、叶或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
肾蕨蛋是肾蕨的果实,也叫凤凰蛋,排烟解毒效果较好,泡醋后用于治疗痢疾效果更好。用来直接食用或煮水饮用,可以有效地治疗病人的感冒咳嗽,或身体其他层面的炎症。还具有补气固表的功效,治疗子宫脱垂、疝气、肠炎、痢疾、淋巴结炎等疾病。肾蕨果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直接食用,肾蕨果又被称为凤凰蛋,具有良好的解毒和排毒作用,我对这辆车还算满意,可能是不太习惯吧,总觉得动力有点大,油门还没掌握好,油门踩的太猛了,太慢了,堵车的时候太难受了,得先熟悉一下2.0发动机才行。这辆车看起来很漂亮,而且不止我一个人这么想,当车子停在小区里的时候,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这辆车看起来很有气质,车头也很特别,前大灯也很亮。通过直接食用或煮水饮用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达到治疗感冒咳嗽、身体不同程度的其他炎症问题的目的。
四、中草药:马骝卵的功效与作用
1、【异名】蕨薯(《广西药植图志》),凤凰蛋、落地珍珠(《陆川本草》),麻雀蛋、凉水果(《四川中药志》),犸骝卵(《广西中草药》),石窝蛋、猫蛋果、蛇蛋参(《云南中草药》),雉鸡蛋(《福建中草药》)。
2、【来源】为骨碎补科植物肾蕨的块茎。植物形态详"肾蕨"条。
3、①《广西药植图志》:"味甘带涩,性平,无毒。"
4、②《陆川本草》:"甘淡,微寒。"
5、【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止血。治咳嗽,吐血,泄泻,痢疾,疳积,血淋,庙气。
6、①《广西药植图志》:"止水泻。治麻后痢,小儿疳积。"
7、②《陆川本草》:"生津止渴,清肝,止血。治泄泻下痢,舌干口渴,眼球上翳,跌打暗伤,刀伤出血。"
8、③《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杀虫。治内伤咳嗽,红白痢,疳积,疝气。"
9、【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10、【选方】①治水泻:马骝卵(生的)二十枚,捣烂冲开水,过滤取汁,内服。(《广西药植图志》)
11、②治时痢、小儿麻后痢:马骝卵醋浸备用。成人吃十枚,小儿吃三至五枚。(《广西药植图志》)
12、③治疝气:马骝卵二两,加糖适量,浓煎冲酒服。(《泉州本草》)
13、④治吐血:凉水果根茎一两。煎水服。(《贵州草药》)
14、⑤治痢疾:犸骝卵浸醋,每日服二次,每次服十枚。
15、⑥治小儿积热:犸骝卵八枚。水煎服。
16、⑦治鼠蹊部淋巴结炎:犸骝卵二两,黄糖少许,捣烂敷患处。(⑤方以下出《广西中草药》)
17、⑧治咳嗽,血淋:蛇蛋参鲜品四钱至一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